中心供氧系统厂家
电话:186-2808-6789

潍坊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3-12-25 20:52:48 作者: 澳客okooo官网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保障地下管线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信息与档案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但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等用地红线范围内自用的生产、生活管线以及海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下管线,是指建设于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交通信号、公共视频监控、广播电视、工业等管道线缆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用于敷设上述管线的综合管廊。

  第四条地下管线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集约高效、分工负责、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加强对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以下统称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的协调指导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与信息化、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防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下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交通信号、公共视频监控、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地下管线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等工作实施行业监管。

  第八条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和依法管理使用地下管线的单位(以下统称管理维护单位),负责所属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第九条地下管线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使用、销毁等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

  涉及国家秘密的地下管线,应当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做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投诉举报。

  地下管线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对受理的投诉举报及时做出详细的调查处理、反馈,并不得泄露投诉举报人的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各类管线做综合,组织编制市、县(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各类管线建设需求,合理确定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规模和走向,并与城市地下空间、道路交互与通行等规划相衔接。

  各类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及各类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报送批准前,应当征求相关的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二条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适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三条各类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地下管线的走向宜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和互相干扰;

  (三)新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的管线,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避让大管道,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避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避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四)地下管线埋设的深度和各类管线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的间距,依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与道路、桥梁以及单建地下空间等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主体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地下管线建设涉及绿化、消防、人防、铁路等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建设工程涉及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查询地下管线资料,并进行现场核查形成现状资料;无资料或者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探测形成现状资料。

  第十六条地下管线工程完工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内容予以核实。

  第十七条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根据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报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并与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同步实施。

  第十八条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依法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采用顶管、拉管等非开挖技术施工穿越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地下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应当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地下管线与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同步建设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与管线建设单位、既有管线管理维护单位进行协调,组织施工单位制订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和工期,统筹实施城市道路和管线工程。管线建设应当服从道路建设的统筹安排和管理。

  第二十条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手续;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主体工程一并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一)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以及毗邻区域内地下管线的现状资料;

  (二)按规定制定地下管线安全施工措施,对施工地段既有地下管线予以保护,与管理维护单位签订保护协议;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在地下管线本体上附注或者在规定位置设置相关标识,燃气管线应当按照规定敷设警示带。

  敷设非金属管线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同步布设示踪装置、金属标识、电子标签等辅助探测装置。

  第二十三条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采用管道视频、声纳成像法等技术手段检测管道安装质量,确保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一)制定施工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设置安全围栏、施工标牌和警示标识;

  (三)非开挖施工敷设地下管线的,应当绘制竣工轨迹图,标注起点和终点坐标、走向、轨迹以及埋深;

  (四)影响其他地下管线或者市政、轨道交通、环卫、停车线等设施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人到现场监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五)发现不明地下管线或者图纸标注与现状资料不符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建筑设计企业;

  (六)损坏毗邻管线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理维护单位抢修;

  第二十五条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和监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测绘、设计、监理。

  第二十六条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理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非开挖施工的,应当绘制地下管线图,标注地下管线的穿越起点和终点坐标、轨迹、敷设方向以及埋深。

  第二十七条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建筑设计企业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八条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地下管线运行维护的监督检查,编制本行业应急预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一)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定期进行地下管线运行状态评估;

  (二)对地下管线及其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发现破损、老化、缺失的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三)建立地下管线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定期排查、及时消除地下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以及其他可能产生危险情形的地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监控;

  第三十条管理维护单位理应当制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备好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发生地下管线事故后,应当按照预案进行抢修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地下管线发生故障确需挖掘道路进行紧急抢修的,抢修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做好记录,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手续。

  第三十一条管理维护单位不得擅自废弃地下管线;确需废弃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

  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弃地下管线,管理维护单位应当及时处置并将管道口及其检查井封填,消除安全隐患。废弃的地下管线,应当结合相关工程建设予以拆除。

  产权不明的废弃地下管线,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拆除,拆除费用由本级财政负担。

  (四)在地下管线保护范围内排放、堆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种植深根性植物;

  第三十三条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应当制定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标准和规范,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动态更新机制。

  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和规范建立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实现与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

  第三十四条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按规定组织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普查、补测补绘结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依法移交相关部门。

  第三十五条建筑设计企业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依法移交竣工图、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以及其他应当归档的工程档案。

  因抢修、迁移、改动、废弃等情形造成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埋深、材质、使用状况等属性信息发生变化的,管理维护单位理应当自变化之日起一个月内移交相应资料,并向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报送变化信息。

  建筑设计企业和管理维护单位报送档案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涂改、伪造、漏报、瞒报。

  第三十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地下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相关手续。

  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应当同步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按照专项规划应当建设综合管廊的,应当同步配套建设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建设应当满足规划设计的要求,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各类入廊管线安全、有序、高效、节能地建设和运行。

  综合管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

  第三十九条已建设综合管廊的区域,除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无法纳入综合管廊或者与外部用户连接的管线外,该区域内所有的地下管线应当按照专项规划要求进入综合管廊。

  地下管线入廊前,地下管线产权单位理应当向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办理入廊手续。地下管线入廊后,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应当将相关信息资料报送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

  第四十条综合管廊应当集中管理、统一运营和维护。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入廊管线运行安全。

  综合管廊运营单位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各地下管线产权单位负责所属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和日常管理,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管理、财政等部门,制定管廊使用费的指导意见。

  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其管理维护单位应当向综合管廊运营单位支付管廊使用费,收费标准由双方按照指导意见协商确定。

  第四十二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建筑设计企业施工前未按照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五条管理维护单位未按照规定拆除废弃地下管线,或者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弃地下管线未及时处置、消除安全隐患的,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危及地下管线安全或者妨碍地下管线正常运行行为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建筑设计企业、管理维护单位未按照规定移交相应资料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管理维护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变化信息的,由地下管线综合协调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地下管线工程权属、管理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测绘等单位的不良记录,由相关主管部门记入其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九条地下管线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军事专用地下管线、工业企业内自备地下管线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